蘋果在九月份舉行秋季發表會,發表IPHONE15全系列共四款手機以及Apple Watch兩款新產品。其中手機PRO系列改用鈦金屬機身,是蘋果有史以來最輕的旗艦版手機;處理器升級A17PRO晶片,採用全世界最先進的3奈米製程工藝,號稱效能可以挑戰高階個人電腦;將Lightning接口更換為更通用的USB-Type C,支援USB3.0高速傳輸規格;4800萬畫素鏡頭再升級,iPhone 15 Pro Max可達到5倍光學變焦,甚至可拍攝3D影片;Apple Watch Series 9以及Apple Watch Ultra 2主要升級內建晶片S9 SIP,號稱讓性能跟效能大幅提升,還新增2指功能,就算滿手東西也可以用單手兩指接觸讓手錶接電話,不用碰到手錶錶面。

而截至目前為止,Iphone全系列的預購數量較去年同期增加10%,關於手機功能以及相關實測介紹,各家媒體及博主已經多所揭露,本文不再贅述,本文主要聚焦在產業面的現況更新。

消費性電子產業鏈

消費性電子經過去年及今年去化庫存的低潮,PC及NB庫存都來到相對低點,這也表示上游企業開始會重新下訂單,下游廠商要重新開始出貨,因此企業的獲利會逐步好轉;手機產業的庫存問題更大,尤其手機最大的消費國中國過去兩年受到極端防疫手段以及房地產等利空影響一般消費需求,再加上手機缺乏新應用,所以出貨量同步在衰退,根據調研,2023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下滑至11.5億台,年減逾6%,創下近十年來最低紀錄;然而在北京當局開始加大政策刺激以及替產業兜底之後,房地產終於開始出現落底的跡象,很巧合的是手機市場在這時候也開始出現反彈,因此整個消費市場看起來開始出現回穩,這部份當然就有利於I15的銷售。

蘋果手機銷售情況揭秘

事實上,媒體常常會特地去捕捉排隊人潮來報導目前蘋果賣的好不好,但其實Iphone每年都排隊,甚至網路預購的部份也是每一年都銷售一空,所以單純從網購或是排隊人潮要判斷銷售的情況會相對失真;實務上有幾個常用的觀察指標,第一個是新機等待期,比如說今年等待新機到貨的時間跟去年或是之前比起來變長或變短,第二個是水貨商品的溢價幅度,也就是市場上大家願意花多少錢來早一點拿到新機,如果溢價很高,那表示手機銷售很熱,反之就是普普通通;至少到目前為止,PRO新機等待期沒有比去年長,去年PRO的等待期是4-6週,今年是3-5週,考慮到去年中國極端防疫造成的供應鏈瓶頸,這兩年的銷售狀況其實差不多;今年的銷售一空跟去年比起來,今年相對沒有那麼強勢。

再來溢價的部份,通常是指PRO系列,一般會看旗艦機賣不賣的動,今年PRO的需求沒有特別好,所以溢價幅度不明顯,反而是標準版部份的銷售優於預期,但主要是去年I14賣的太爛,I14規格與I13幾乎一模一樣,詳細規格讀者可以自行至蘋果官網比較,導致I14從一上市就買的到,從頭到尾沒有缺貨過,更談不上溢價。

I15標準版比去年更具吸引力?

今年,至少I15的標準版比起I14標準版多了換機的理由,包含相機、動態島、TypeC等,甚至GPU也有些許提升,所以標準版目前賣的去年好,平均等待期座落在3週左右,整體看下來銷售狀況平穩沒有特別突出,投行預估第四季出貨達8000萬-8500萬支達陣沒有問題,去年反而沒有達標,去年一樣估計8000萬,最後只賣了7400萬部。

手機市場地位

但由於現在手機已經是耐久財,所以大家對銷售狀況本來就不會期待太高,蘋果手機的出貨量已經連續四年都在兩億至兩億五千萬左右,所以在第四季出貨目標可以達標的情況下,蘋果今年的出貨就是持平水準,這部份對供應鏈顯然就不會有加分的作用,當一切都符合預期的時候,個股的股價就是盤整,頂多就是開始關注那明年可能會有什麼新的變革?就現階段獲得的資料顯示:螢幕大0.2吋、A18晶片繼續使用3奈米、潛望式鏡頭下放至標準版、使用WIFI7;結論是,反正沒有對手,一切就慢慢來。

AI時代的散熱需求

近期新Iphone比較熱門的話題是在散熱的部份,因為今年出了一些狀況,雖然蘋果有出面替龍頭及供應商澄清,並在10/4釋出最新版本的IOS來解決問題,暫時看起來有成功除錯,但消費者對降頻的疑慮揮之不去;再加上目前AI當道,伺服器最看重的也是在散熱功能,因此摩爾定律到了極限之後,當微縮已經無法再提供更低的功耗,廠商勢必就要轉往散熱方面去努力。

總結

蘋果在手機在市場的地位依然穩固,雖然華為有東山再起的氣勢,但晶片的效能差異就擺在那裡,這不是中芯在短時間可以突破的限制,台積電的製程,明年3奈米也會有改良版問市,屆時可以再來觀察今年被特別檢視的功率問題能否有效改善,至於三星或其他品牌就更不會造成蘋果的威脅了,只不過對消費者來說並不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