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政府支出大於稅收,就會產生赤字,有赤字的結果就是用舉債來籌措資金,也就是國家向投資人借錢;不同的經濟體有不同應對國家債務的限制,像歐盟就規定成員國的債務比例不得超過GDP的60%,而我國則是以過去三年GDP平均數的40.6%為上限,至於美國是以絕對數字當作限制。

在1917年美國首次引進債務上限的概念時,這個上限是100億美金,時至今日則是31.4兆美金,事實上美國債務上限的機制,是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了戰爭發行債券需求,改變過往發行債券就要經過審查的模式,轉而採取債務總額控管的形式,給予財政部更高的自主權。隨著戰爭落幕,債務上限的機制卻沒有跟著落日,反而在現代成了兩黨互相抗衡的工具。

政府資金危機的根本原因

債務上限跟政府停擺的關係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因為政府的錢用完了,同時債務上限沒有提高導致不能繼續向投資人借錢,沒有資金的情況造成無法發放工資給公務員,在這種情況下,受影響的聯邦機構和部門會暫停運作,非必要的員工就會暫時解雇或被要求停工,直到政府再次獲得資金。

不過停擺倒不是全面性的,主要集中在下列幾個部門:包含聯邦機構、國土安全部、內政部、健康與人類服務部、環境保護署、工商業務和農業部、法院和司法部門、國際事務等等,但是軍事相關的國防或是與生存相關的醫療保健,就不會受到影響,諷刺的是:政府停擺之後反而會促使國會加快通過對應的法案以換取上調債務限制,這樣才可以繼續籌措資金來運作公務機關,因此政治協商和共識變得更重要,拿到新的資金之後,政府可以重新開門,也會償還在停擺期間積欠的任何款項。

債務上限與市場動盪

上述提到債務上限一開始是100億美金,現在是31兆美金,顯示債務上限可以動態調整,這個漏洞已經逐漸變成市場的不安定因子,原因在於:無法獲得新的資金除了政府機關不能運作之外,另一方面就代表美國無法償還先前的債務或是無法支付到期的利息,而債務上限31兆美金就表示現在美國欠了金融市場至少31兆美元,其中光是利息的部份即便只用1%的利率計算都高達3100億美金,如此龐大的金額已經讓美國大到不能倒,但是政府關門卻創造政治和財政方面的不確定性,就會影響市場情緒,市場情緒被影響就會有資金流動,包含股市、債市、匯市,甚至是衍生性金融商品,都會全面的受到波及,這是投資人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舉例來說,今年上半年帶來的債務上限問題,就讓惠譽拔掉美國的3A頂級信評,這個行為直接導致美國長期債券的殖利率在當時飆破4.5%,創下2008年以來的新高,並且道瓊在一個月之內跌掉5%,甚至向來穩健的美國5年期CDS也在今年罕見的衝上75,目前則是在50附近震盪。

這裡簡單解釋一下CDS:某A向B借錢,B會依照A的信用收取利息,同時B為了不想承擔A違約的風險,就會找C把債務賣過去,B只需要支付C相關的費用就行,一但A真的違約了,C就必須支付B當初借給A的債務全額,而CDS就是B跟C之間的費用;也就是說,當A的違約風險越低,則CDS越低,反之如果A的違約風險很高,CDS就會飆升;上一次美國5年期CDS飆破100則是在2008 年的時候,過去十年該指標一直低於30,直到今年債務上限的僵局讓美國CDS再度挑起市場的敏感神經。

總結

雖然債務上限的鬧劇目前落幕,但是相關制度如果無法調整,美國要繼續用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來面對市場的質疑,賠掉的只會是自己在金融市場上的信用,最後受害的仍然是廣大的地球投資人。